△商场内的无印良品专卖店
最近几年,日本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喜爱,各种商品上经常可以看到“日式”“日系”这样的词眼。和好朋友一起逛一逛MUJI,买几件日式风的家具,这或许是很多都市年轻人周末休闲的选择。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也更青睐于去选择在色彩和版型上下了功夫的日本服装品牌。
去年在网络上被大家追捧的“断舍离”,也是最先在日本流行的一种生活观念,它倡导人们抛弃生活中一切不必要的装饰,腾出空间去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这一点也恰恰和日本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在上个世纪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前,这个国家的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和腾飞的经济一样高速增长,那时候的日本是世界上进口奢侈品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却逐渐进入到了一个低欲望的社会状态。
人们不再去过度追求所谓的物质消费,从崇尚时尚、奢侈品,到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过渡到追求内心的平和、满足,而且人们更加会在意商品是否有传统文化内涵、个性化特点、是否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因此我们看到的很多日本设计都是追求简洁朴素,实用性和人性化。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日本设计所形成的独特风格与其传统的美学观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的传统审美意识主要有三个方面:物哀,侘寂,幽玄。
△日式插花
物哀类似于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常说到的触景生情,这是一种对自然细致入微的体察,正是这种微妙的感受力让人们更深刻地去领悟自然,触动自己的感性神经,与自然亲密接触。物哀这一意识原本是属于文学范畴,后来慢慢变为日常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个审美意识,这种敏锐的察觉能力也使得日本的设计无微不至。
但对于设计本身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侘寂和幽玄这两个审美意识。
△古旧的日式容器
“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的光泽。”
侘寂是日式美学里最重要的一个审美意识,侘与寂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意境,侘有一种孤独凄凉,离群索居的意味,而寂则是可以理解为一种安静状态,指事物静置于时间的流逝中而获得了岁月的痕迹,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种凋零,质朴的美感。
你可以想象自己走进了一间整洁但简陋的茶室,角落里放着一个古旧的茶碗,碗上面有几条裂痕,碗里还有一点茶渍,旁边的是一个满身斑驳的花瓶,里面还插着一节枯枝。
日式的容器大多都有一种厚重的质朴感,保留了器物本身的粗糙,与中国传统瓷器的精致相比,更多的是一种天然的朴素之美。
△粗糙朴素的日式器物
侘寂这个词最先是日本茶道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茶艺师在追求茶与精神的融合所创造的,后来则慢慢变成一种审美意识,广泛的存在于日本的文学,手工艺,建筑,设计等领域。
它所蕴含的美学意境与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华丽,丰富,璀璨等等都相去甚远,更多的是一种自然,朴素,谦逊,和一种禅意。而这样的美学观念,也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所喜爱。
侘寂描绘是的一种残缺之美,一件器物出现了缺口会让人感到一丝结束的意味,但在侘寂的美学观念里面,残缺和破旧更像是事物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所达到的一种永恒的状态。
枯山水就是侘寂美学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它用细沙,砾石,青苔将自然界的山水凝固,虽然少了一份自然山水的秀美,但庭院里的一切都在“枯”字中得到了永恒。
△枯山水
幽玄作为一种审美意识也对日本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曾在自己的随笔《阴翳礼赞》中写道:“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幽玄正是运用物与物之间的明暗光影关系来达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它追求的是一种隐秘的安详和柔和感。大西克礼曾这样总结过幽玄:收敛、隐蔽审美对象、微暗且朦胧、寂寥、深远而深刻、超自然性、飘忽不定、不可言说的情趣。
幽玄和侘寂一样都受到了佛教禅宗的影响,是一种很典型的东方传统美学观念,与我们中国传统美学也有很大的渊源,在很多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中也可以看到相类似的审美意识。
△幽玄
许多的日本建筑师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过这一美学理念。例如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他借用自然界的光与室内的阴暗环境相融合,把一个由光组成的十字架呈现在朝圣者的眼前,让教堂拥有了无限的神圣感。
△光之教堂
传统日式庭院的设计师也善于利用门窗来营造这种幽玄的美学意境。用可推拉的樟子门过滤掉强烈阳光,使得射入室内的光线被削弱,从而营造了一个幽暗,寂静的室内环境。
△日式庭院
日本的设计师们在这些传统审美意识的影响之下,再结合现代设计所倡导的“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设计出了很多简洁,优美,朴素而实用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但符合人们日常使用习惯,还有着设计师为它们赋予的本民族的文化底蕴,这使得日本设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被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所喜爱。
相关阅读推荐:
《阴翳礼赞》 谷崎润一郎
《日本侘寂》 大西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