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毕业展将在“天目里”和“浙江展览馆”两地隆重揭幕。作为一年一度的毕业盛会,本次设计学院毕业展以“生活里”为主题,由设计艺术学院五个系的274组毕业作品组成。
设计既在“生活里”,又是“生活场”。“里”所展现的是设计源自人类生活的本身;“场”则显示了设计与生活之间的交互动力。“里”是“生活”的本质,“场”是“生活”的情境。本质与情境,相得益彰,共同指向了永恒与变化的关系,具有“生活力”的设计与世间万事万物产生不绝的共鸣!在经历疫情与面对战争的当下,正重塑着今日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深入日常,在“生活里”发现设计创新的意义和价值,用艺术的创造力践行“向上向前的生活”之设计精神,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设计!
开幕在即,我们有幸采访到设计艺术学院的院长毕学锋教授,请一起来听听毕院长怎么谈毕业季,并和我们一起观摩布展过程的现场吧。
Q:今年,中国美院毕业季提出了“生活力”这一议题,再次引起关注,它的内核是什么?在这个时代,又具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毕:学校今年毕业季主题为“生活力”,他是呼吁我们的青年艺术家、设计师要全身投入到此刻的生活现场,用艺术的创造力与人性的善意捍卫生命的积极与坚韧、开放与通达,并且转化为“向上向前的生活“之动力。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生,活力”,即生发活力,它是作用于社会的行动力,是艺术表达上的生动力,是当代青年创造性思维的活力展现,是当代青年艺术设计主张。
Q:我看到设计学院的主题是“生活里”,是对生活力的呼应,有向内的“里”,有向外的“场”。可以这么理解么?
毕:向内的“里”是挖掘内心对生活的感知,继而形成自己的专业修为。向外的“场”强调设计作用社会的应用场景。设计的核心是体现生活的智慧,无论是解决生存问题,还是面对未来新生活的创造,都和设计息息相关,也都是“生活场”。从设计学院不同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无论是视觉传达专业探索构建人与人视觉沟通的关系,还是服装染织中的时尚、织物、软装对物的创造,产品设计中的移动、交互、休闲等等都是和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Q:除了浙江展览馆这样的社会性场馆,本次毕业展还选用了像天目里这样更加“都市时尚”和“年轻态”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个变化趋势有着怎样的意义?
毕:这次设计艺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选择在天目里,就是希望传递设计践行生活的主张。天目里是时尚、设计、艺术和商业的融合最好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设计就应该在这里发声及落地,毕业展作品融入到书店、买手店等空间就是在接受商业氛围的洗礼,今年是第一次,是对学生创作的检验,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
Q:从第一届之江国际青艺周到今年的设计学院毕业展形象,都是您带领毕业生创作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您对他们提出哪些具体的要求或者希望起到哪些作用?
毕:每年的毕业季都是各大学校的一次PK,这几年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毕业季是毕业生的主场。作为指导老师我的要求必须有探索有突破。很多时候我主要是提出建议供他们参考,最主要还是靠他们自己来完成,体现他们的专业能力,给他们的空间越大他们的精力投入也越大,无论是创意上,还是媒介的运用和物料应用上,都会竭尽全力。今年设计学院的毕业季以“生活里”为题,视觉形象以文字信息作为视觉主体,通过文字信息秩序的主次进行编排,把字体边缘不断扩张,加上不同色彩的变化形成不断扩大的视觉张力。在动态表现上由点的浮现构成前行的人形,多彩的点泛起的涟漪既是信息的放大传播,寓示着知识边界不断延伸,它传递当代青年人绚丽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也是设计与生活之间激荡出的层层波澜,让大家去联想吧,语言无法言表的地方就是视觉设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