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发过相关的资源索引,原创教程,练习,甚至是源代码。但很多感兴趣的人还是不了解从何入手。自己接触 Creative Coding 有一段时间了,虽算不上专家,但也有一定了解。这里想分享一点个人的学习心得,谈谈设计师应该如何自学创意编程。
关于自学
创意编程可以自学吗?据我了解,圈子里真正玩得好的高手,都是从自学开始。自学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形式,其中最关键的,是思维方式的养成。它是可复用,可迭代进化的,并且不仅局限在单一领域。
当初自己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呢?不是因为有先见之明,了解自学有这等好处,仅仅是因为没有条件。学校没开设这类课程,身边也没有认识会这个的朋友,也就不得不自学了。
很多人觉得自学的难处之一是,没有氛围,一个人难以坚持。现在有了互联网,情况大不一样了。通过国内外的各种社交媒体,论坛网站,你可以了解到领域里最前沿的人物,他们近期的动向。看过什么,如何思考问题,做了什么练习,产出什么作品,这些信息都可以刺激你。
如果你勤学好问,你甚至可以直接向这些前辈请教。前提是展示你为了获得这个问题做了哪些努力。
所以只要有一台能上网,可翻墙的电脑,你就具备了最基本的自学条件,剩下只是方法的问题。
创意编程的魅力所在
讲如何学之前,还是先谈谈为什么学。
创意编程。我的个人理解,就是用代码画画。如果你本身就是设计师或插画师。那现在,你仅仅是换了一个图形表达工具而已。
那创意编程能有什么具体的应用价值呢?“有什么用?”,其实不是个好问题。我更喜欢回答,它为什么有趣。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一辈子的追求无非就是形成自我风格。你可能穷其一生,最终可以熟练驾驭几种画风。但你却无法做到掌握所有人的绘画风格。
用油画创作一幅作品,你可能需要一个月。发明了手绘板,数位屏这些工具,可以将时间缩短到1天。将来脑电技术成熟,你甚至可能用意念来画画,时间将更短。
这些都是由于工具的革新所带来的。但人的思维速度再怎么快,也不可能在一秒内创作100张作品。这是人的思维局限,也是传统创作工具的局限。
通过计算机则不一样。你只要了解自己是如何思考,并将这个思考过程用编程语言去描述,计算机就能帮你实现。
要知道,当今最有想象力,最不可思议的事情,都与计算机发生关联。而通过编程,可以将你的想法延伸到更多的地方。
2015年9月,Leon A. Gatys等人基于神经网络的论文就让大家看到了可能性。
当然,还是有人喜欢用画笔去完成这种探索,我更倾向用计算机。在我看来,编程对于图形创作而言,就是个潘多拉魔盒。下面我想讲讲它的打开方式~
设计师学编程,选哪门语言?
自己其实在大学期间就对编程产生过兴趣,也浅尝辄止地了解过一些编程语言,诸如 VB,C,后来还包括 python,最终都没有坚持下去。
后来总结了一个原因,学习这些编程语言的反馈周期太长了。并且都是从抽象的概念开始讲起,输入输出都是一串数字,相当不直观。
直到我在一年前遇到 Processing。发现它简直就是为设计师这种视觉生物所量身定做的。简单的代码,就能写出十分丰富的视觉效果。过往在编程中抽象的概念,这里都会以一种鲜活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十分有趣。
之后它一直让我爱不释手。由于反馈直观,每次练习都与画画无疑。所以会持续刺激自己,去用代码进行更多图形上的探索。
Processing的设计理念,是让设计师,艺术家都可以轻松地掌握编程。虽然门槛降低了,不代表它是一门“玩具”语言。毕竟编程语言都许多概念都是相通的,而 Processing 本身又基于 Java,所以此门语言的一些基础编程概念,在其他语言中也一样有。假如以后你想学习一门新语言,你在Processing 上打下的基础都能发挥作用。
我自己的所有编程基础的修炼,都是在Processing上完成的。我认为Processing是设计师进入代码世界的首选工具。
信息源头
有了目标,就需要去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了。这里是之前自己整理的一份资源清单。(CreativeCoding 资源索引)
里面的信息对初学者而言已经足够全了,开始时无需考虑过多,先选一本基础教程,老老实实从它学起。除了基础书籍之外,索引里还提到了一些诸如软件的诞生地,语言的开山鼻祖以及相关的资源网站,只要按图索骥,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概貌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面的链接。Processing自身的范例库做得相当完善,如果本身有代码基础,那几乎只通过范例库,就能学会这门语言了。
除了 Processing ,里面还提到了另一门创意编程的主流工具叫 Openframeworks(简称OF)。它们都是最主流的创意编程工具之一。格式,写法十分相像。OF有它自身强大的地方,比如它是基于C++的,运行效率更高。支持跨平台,代码几乎可以不做任何改动,就能在Windows和Mac OS上执行。而且还能开发App。
尽管如此,对于初学者,我还是推荐先从 Processing 入手,因为它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详尽的文档,更友善的社区。这些都是 Openframeworks 不具备的。
对于外语基础不太好的朋友,Processing 最好的一点就是有大量的中文教程,感谢国内这些前辈为推广创意编程所做的努力。
如何看教程?
编程和画画一样,是门手艺。光看不练,是学不会的。看教程“看”不是重点,练才是重点。只有通过实打实地敲代码,你的代码能力才可能提高。
以《爱上Processing》一书为例,书中有不少代码示例。但仅仅看上面的实例是不完全不够的,要想真正掌握需要分三步:理解,模仿,重组。
要吃透某个概念,你要首先理解它通过文本所叙述出的概念。接着,再放到程序的语境中去理解它,敲出同样的代码。而要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你就需要主动去实验。比如修改某个参数,调整某个语句的位置,这代表你有真正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命令。
如果你这步已经做到了,不妨对实例进行“默写”,不看示例代码。看自己能否清晰,流畅地将代码写出来,以此检验自己的熟悉程度。
到最后,不要局限于示例本身。你需要重组知识点,这个过程同时是创造的过程。好比你新学了 for 循环,书中给出的例子都是画线和画圆的。那你应该去思考,如何做些简单的修改,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例如可不可以用 arc,triangle,beginShape - endShape 这些绘图函数去画。或者利用 “i”,给每个图形赋上不同的颜色。
只有走到重组这一步,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而无论什么类型的教程,学习无非是这几个过程的循环。
如何练习更有效?寻找“学习区”
练习也是有技巧的。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刻意练习”。一万小时理论可能大家都听过。大意是无论做什么,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但其实这不是一次很不严谨的演绎。不同领域从新手到专家的习得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就像大多数人看电影电视剧,都超过一万小时,但不见得变成专家了。
所以关键不是练习时间的长短,而是练习的方法。所以就有了“刻意练习”这个说法。也只有刻意练习,才是从新手进化为专家的关键。
有人将刻意练习的内容总结成以下四点:
1.只在“学习区”学习
2.把训练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
程序本身就能提供即时的反馈。所以第三点并不存在问题。
关键会是第 1 点,什么是学习区?
人的知识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区域。那些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就处在舒适区。那些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就是恐慌区。两者之间就是学习区,刚好够得着,又需要时间去掌握的。
要做到有效的练习,就应该在自己所处的学习区进行学习。一旦学会了,就转入下一个难点。
而明白这点,就会减少许多学习上的困惑。
比如你第一天接触编程,刚掌握了 print(“Hello,world!”); 的写法,这个知识点对你而言就处在学习区,第二天你只要多重复练习,你就会完全熟悉它,它也会从原来的学习区的位置变为舒适区。之后你要做的就不是继续揪着 print 这类自己完全熟悉的内容,而是去学习新知识。
另一种情形,则是揪着恐慌区的知识不放,这往往是最常见的,也是导致许多人认为编程很难的原因。
当你学习有段时间了,肯定不会满足于书本上的例子。通过各种资源网站,你必然能找到一些很炫,或者很有趣的案例,你直接下载了源代码,并且很想学习它。
如果你能理解,当然最好。但通常下面两种情况会出现得更多。一,里面的代码很多都不认识。二,每句代码都认识,但是不明白彼此之间是如何组织的。
如果是情况1,那说明是语法和基础概念还没学好,此时应该先去踏实地看基础教程,查清每个函数的用法。如果是情况2,你这时你就应该尝试把这段程序分解,将每个小块的概念,逐个消化。如果你发觉,仍然是超出自己所能理解的限度了。就应该搁置它,先从其它相关的,更简单的例子开始了解,不要一上手就去做复杂的东西。
知识的吸收不是一触而就,更不代表你把它完全背下来了,就真正掌握。在我看来,大部分的代码问题都由一个共同原因所导致:基础没打好。当某些函数的用法,代码的组织方式你还没摸索清楚,你这样硬学下来的知识,都是模糊的,碎片化的。
只要明白这点,即使你在程序上遇到一些暂时还无法实现效果,也不会苦恼,不会自惭形秽了。因为随着练习的增多,知识版图的扩大,有很多问题是不言自明的。与其硬啃,在恐慌区揪着那些自己还没法吸收的知识。不如放慢脚步,打好基础。
在“学习区学习”,用过去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循序渐进”。编程并不难,只要找准自己的学习节奏即可。
刻意练习,大量输出
知道练习的重要性了,也知道要在学习区练习。那有没有具体的参考指标?
如果以案例作为衡量单位。从零开始的话,把 print(“hello,world”)这类也算上。
基本写够 500 个实例左右,可以算入门了。此时你基本能了解变量,函数,类等等概念。
但如果要达到相对运用自如的程度,就要做到 1000+。
这个练习还得处于学习区。就像你写 1000 个 “Hello,world ”,编程是不会有进步的(开始的两三个可能会)。但如果你本身善于思考,做东西懂得举一反三。实际练习的数量也会比这个少。所以以数量并不是绝对的指标。
但无论如何,只有足够量的积累,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顺手拈来。如果你脑中的任何想法,都能迅速实现,做到无障碍的表达,后面就能玩得很痛快了,可以更专注于创意本身。
如何练习更有趣?
练习不是枯燥的代名词。练习的方向可以很自由。知识点是固定的,但你可以决定如何组织。许多练习只要多想一步,稍加变化,就能成为有趣的作品。
之前看书一般很少做后面的练习题,而是习惯自己给自己出思考题。比如我对“画东西”比较感兴趣,我会思考怎样将学到的新概念往这个方向上靠拢,以此做点不一样的东西。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从自己喜欢的作品去学习。Gif 狂人 Dave Whyte 的很多动图估计大多人都见过,他的作品常常给我带来很多灵感。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形式来练习,甚至是模仿。
受他影响,个人有一种记录练习的方式,就是做 Gif。只要略微有看点的练习,我都会保存成图片或是导出Gif。这样方便回顾的同时,还可以驱动自己去持续练习。自己从初学到现在,已经积累了100多的动图,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轨迹。
Test 0
Test 1
Test 32
Test 41
Test 56
Test 106
Test 107
试想象下,当你某天看到自己积累了 1000 个Test,应该会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看到自己的思考脉络。另外,制作Gif的过程无需过于追求完美,而将大量时间花在推敲细节上。只要视觉上及格即可,关键是其中的逻辑。
对于练习,建议将它们都按类别功能用文件夹归好类,这样练习库也会成为你创作时的素材库。写代码不像绘画,创作一幅作品,你可能每次都必须从白纸开始。Coding 则不一样,练习是可复用的。
复用还是一种编程思维,你甚至可以写一些类或者插件,将自己最常用的东西打包起来,以此提高创作效率。
无论是 Processing 还是 Openframeworks,我最先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快地制作 Gif,毕竟这个功能对自己而言是最常用。虽然有现成的一些插件,但使用起来总要敲很多代码,十分不便。为此我就设计一些方法去简化这个流程,这样就无需重复劳动。(Processing快速制作Gif)
(针对 OF,自己也基于 ofxGifEncoder 重写了一个类,之后会一并开源出来)
练习的迭代
前后的练习不是毫无关联的,可以不断迭代,甚至成为创作的灵感来源。
刚开始接触CreativeCoding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我想写一个函数,如何能从指定坐标 A,变化到指定坐标 B ?这在 Flash 或是 AE 之类的软件中很容易实现,但在程序中却需要思考一番。
当时刚学会 PVector 向量,就想用它去承载坐标点的数据。当验证了想法可行,我就将完成后的代码放在 animation 的文件夹中,这算完成了一个练习。
过段时间,我觉得这个运动效果太僵硬了,于是把代码翻出来,再重新设计了一个规则:过中点前加速运动,中点后就减速。这样代码与原来略有不同,运动也更加自然了。
直到某天,产生了一个算法的灵感,能够结合之前的代码,制作一个图片转换效果?想到的思路是将前后两张图片的所有像素的灰度进行排序,再进行点对点的映射。没费很大的功夫,就跑出下面的效果了。
Test 27
当时实验成功后会很兴奋。一是你通过主动的思考做出了不一样的东西,二是其中的原理居然出乎意料地简单,我觉得这都是代码的魅力所在。后面基于点对点的变换,还延伸出许多练习,其实都基于先前一段最不起眼的代码。
Test 97
Test 99
另一个相近的例子,是较早前做了一个录制绘画轨迹的练习。直到后来看到这个系列图片。
于是有了将绘制轨迹进行对称的想法。
也催生了一个图形生成器。
后面也做了各种各样和画相关的实验。
所以不要忽视任何的练习,这些练习距离创作并没有那么遥远,稍微打磨下,都可以成为作品。
更多练习
问正确的问题
前面用了很多篇幅去强调练习的重要性,但无论你练习的次数多么多,总会遇到你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时有两种途径,一是向google发问,二是向前辈发问。
个人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是 Google。不推荐国内搜索引擎,否则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你都是无法搜到的,关键字也最好用英文,这样可以增大搜到答案的几率。如果是问 OF 的相关问题,那官网的论坛会是提问的首选。很多时候你不会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只要先搜索下就可能发现现成的答案。如果没有,你可以在上面发起问题,上面也会有热心的管理员和网友给出解答。
除了google之外,如果你在学校有导师。那就不要放过机会,用大量的好问题逼出他的干货。但如果你没有,身边又没有了解这个的朋友,那就需要虚心地向圈内的前辈请教问题,通过各种社交媒体或是论坛网站。另外,向人提问是有技巧的,不要让人觉得你是不愿动脑的伸手党。这篇“提问的智慧”值得一读,不仅局限在编程领域。
学习社区
除了纸质教程之外。openProcessing 对初学者学习来说是首选。代码都是开源的。里面有足够丰富的资源,可以让你去学习。
而如果你学习的是 OF,就没有类似的网站了。要学习别人的代码,最常用的会是Github,你需要了解相关的艺术家,然后在 github上fork 他的代码。例如 OF 创始人 Zack 的github,里面就有许多开源的代码
不得不提的还有 Twitter,上面的信息质量比国内的微博要高,它是个很好的获取灵感信息的平台。许多新媒体艺术家,都很乐意在上面分享自己的一些探索,你可以看到领域最前沿的一批人,他们是如何思考的。
自学的难点
-
动力
动力
Coding是这样的,你了解越多,越能挖掘更多的乐趣。如果你是自己自学,而不是有学校课程去驱使你,那坚持的唯一理由,只能靠动力本身了。
动力足够强烈的人,是不会意识到自己需要坚持的,因为整个过程他都乐在其中。但往往是少数,多数人可能会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
怎样可以获得动力?做东西是最直接的。当你亲手用代码完成一个作品,获得的成就感会持续驱动你。其次,就是关注领域的相关人物,在twitter上follow一些艺术家,关注他们的作品,练习。好作品绝对会激发人 Coding 的欲望。
-
心态
学习最忌两种心态。一是妄自菲薄,二是骄傲自大。它们都是阻止你不断进步的因素。不要觉得编程太难,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也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而放弃持续学习。
“Creative” 在先, “Coding”在后
学什么工具不重要,用工具创造了什么才重要。正如编出 Photoshop 的工程师,没有人会比他们更熟悉Ps的各项功能了。但很显然,不代表他们就能用这个工具创作出好作品。
同理,CreativeCoding 最终要比拼的不是 Code,而是Creative的想法。否则每个 Coder 都会是 CreativeCoding 的高手了。设计师学编程的优势,是他自身已经有创作者的思维,并且视觉表达能力不错,再稍微了解代码,就可以做出很不一样的作品。
前面之所以强调代码,是不希望设计师空有想法,而没有落地能力。学习编程除了实现想法之外,可以多一个角度去理解事物更底层的规则,它是能反过来丰富你的想法,而不纯粹是门工具。
所以想法才是最大的驱动力。更鼓励大家围绕一两个具体的想法,用它来串联所学的知识。
自己学习创意编程的动力,源于两个感兴趣的方向,一是从数的角度去剖析图形,用代码用法则去探索图形的更多可能性(万物皆数)。二,是希望用程序,去测量人的思维,以此开发一些训练工具(量化绘画)。
这些想法用传统的软件都是无法做到的,但学习创意编程让我有机会亲自去实现它。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如果你对创作有更高的目标,那绝对是件好事,他会驱使你走得更远。
Coding的内功
如果Coding是种武功,那算法就是“内功”。不要疲于学习各种插件,虽然能很快的出一些很炫的效果,这些都是最表面,也最容易学会的。加深自己对算法的理解,学会对图形进行规则的抽象和重设计,这十分重要。
另外,技术并不是创作的最主要瓶颈。我们不要将精力放在学习各样五花八门的技术上。做个比喻,要成为“武林高手”,不是说刀枪剑棍你什么都需要会。你将一种武功练到极致,也同样能打遍天下。代码的创造相当自由,你完全可以将一些常人认为最简单,最普通不过的规则摸透,并且将它玩到极致,这样同样可以走出自己的风格。
技术怎么学都没有尽头的,所以学一点,就尽量做点东西把它运用起来。其实简单的技术,也能做出精彩的作品。就像对有创造力的画家而言,给它一支铅笔就足够了。
END
相信你现在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去开始自学了。编程水平的高低,与你在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跟随哪位老师,看哪本教材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这个能力可以量化,前面的因素充其量决定开头的第一个数字,而自我修炼,则决定这个数字后面跟多少个“0” 。
创意编程有它自身独有的魅力。正如当初我去学习它,不是因为它能为我直接带来什么好处,仅仅是觉得有趣而已。希望将来有更多人,能发自内心地喜欢创意编程,用它来创造不一样的东西。
还等什么?下面是你的Coding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