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上篇分享在此部分已提出以下观点:
1、精进,终身学习
2、对变化和事物保持敏感性
3、成长,更多未来的可能性
4. 视野决定格局
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而这一切的基础是认知,即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洞察。
举个例子,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公司仅4个月,就有匿名投资人给出了1000万美元的报价,同年夏天,两位谷歌高管也前来寻找合作,甚至是讨论收购。当然还有很多次绝好的机会,每一次能发大财的出价扎克伯格全都拒绝了。是马上就拿到10个亿,还是以百分之几的可能性在数年之后拿到1000个亿?
认知决定行为,因此人与人行为上的差别在于认知的不同,也进一步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
5. 认知的成长决定自我的成长
认知分为几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只有自我否定,保持空杯心态,一个人才有可能真正成长,最终实现跨越。
比如对买书的认知,要知道这不只是单纯的购买一件商品,而是在学习,是为了未来投资。和ARK创新咨询合作也是如此,并不是只为了项目本身花钱,实际上一种投资,这种投资会在产品上线后得到十倍百倍甚至更大的回报。以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为例,从三百多万用户到几千万用户,产生的价值远远大于给我们的项目费用。
认知的成长,在做项目当中也非常重要。当有一个很宽松的创作空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出还不错的设计。但是,越小的可发挥空间越考验一个设计师的能力,能不能做到足够灵活、Smart的「以小博大」。
举个例子,非洲农村诊所的卫生和气候条件恶劣,婴儿死亡率极高。为此,发达国家曾捐赠了很多高科技婴儿恒温箱,但是这些设备维护成本高、维修难度大,很快都报废了。
一批设计师发现,虽然非洲文化水平偏低,但是不管到哪都有人会修车。于是,他们用当地最常见的一种汽车(Toyota 4Runner)零部件作为内核,组装出了一个婴儿恒温箱,虽然外型粗糙,内部结构也很简单,但很耐用。
一旦有部件损坏,当地人还可以拿报废汽车的零件来维修,甚至可以自己制作这种恒温箱!设计师带着人性化的思维,和对人性的关怀,才能做出人性化产品。
再比如,在用不起电的非洲贫民区,屋子都是破板子搭建无窗棚户,白天也两眼一抹黑。于是,一位设计师想到在屋顶开个小洞,塞入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水瓶中的水加入了易得的漂白粉和水溶液用以增加光线折射,这种成本极低的巧妙设计帮助解决了棚户内的照明问题。
认知,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洞察,它决定了设计师在项目中思考的高度和深度。
我们是ARK创新咨询
1. ARK创新咨询的价值在于「授人以渔」
我们是知识型创新咨询顾问,是不一样烟火,做事情思考的出发点和高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做视觉,出发的角度不是画一个好看的界面,而是创造一套独特的品牌设计语言。站在这个不一样的高度上,评价的标准就不是你个人感受上的美不美了,先说明我们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然后要设立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的认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客户购买的其实是我们的知识和方法论。交互和视觉设计只是例子,更重要的其实是方法和原则,可以用来举一反三,与客户合作过程同样是一个培训的过程,我们与客户互相学习,双方做思想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达成积木式创新。
所以,设计师解决问题的大小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这和医生看病是一个道理,医生帮病人治好了感冒,病人不会觉得有什么,觉得太平常了;但是,如果这个医生敏锐的从一些细节中发现未来癌症的可能性,让病人早做治疗,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这就为病人带来了无比大的价值。
正因为如此,设计师要创造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平日里的实践经验与方法论,总结成系统的知识对外输出,才能为自己营造更大的价值。
2. 作为创新咨询顾问,需要零秒思考、对答如流的
作为创新咨询顾问,要能瞬间认清现状、瞬间整理问题、瞬间考虑出解决办法、瞬间决定该如何行动。没有可以犹豫的时间,这就需要宽度的知识与大量的实践经验。
布道者需要出口成章,头头是道。一方面,要能够向别人阐明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的,我们独特之处在哪里;另一方面,要让别人愿意听你讲话,信任你的观点、给出的建议。
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话说明白,要有高度抽象一件事情的能力,直观地说明我们的优势与能力。
3. 创新咨询,也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产品设计是一门科学,需要系统性设计、颠覆性思维。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是蝴蝶效应,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设计其实就是要达到一种最好状态的平衡,没有最完美的设计,只有最合适的设计。创造的过程是动态的,因此评判标准也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合适的调整。此外,这个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对错,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利弊的选择,只有相对的平衡。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是一家追求卓越、终身学习,并致力于创新的新一代知识型创新咨询公司,会不断将实践中的经验与知识总结输出为可学习和传播的系统知识。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需要系统化的管理和输出我们的知识。
要合理的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可以做笔记,以此理清头绪;可以总结项目中的学到的任何东西;甚至记录下听到什么后引发的思考,延展到更广的地方。然后,通过一个“缝合”的过程,将获得的知识内容用笔记的方式缝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变成自己消化过的知识,当你在脑中搜索相关知识时就会更加容易。
知识管理,这件事不是为别人做,不是为公司做,而是为自己做。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先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