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昌出席“春风拂槛”唐文化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2022年4月18日,中国传统文化讲坛之“春风拂槛”唐文化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提供专家及学术支持,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郑家纯青年发展专项基金、周大福传承联合承办。论坛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通过周大福官方平台进行公开直播,吸引了2万人次在线观看,同时论坛邀请了200多位嘉宾现场参会,共同感受大唐风华。
  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杨军昌作为本次论坛的主要嘉宾,以《风华绝代,衣冠倾城》为题做主题分享,杨老师将大家带进精美绝伦的唐代饰品世界,从唐李倕墓出土的头冠和服装组配饰中解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使线上、线下观众充分了解唐代独特的材料科学与精湛的制作工艺,感受别样的时尚与珍美。


杨军昌老师演讲风华绝代-唐李倕冠饰-身体组配饰

  一.唐李倕墓的出现与保护
  唐李倕墓于2001年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建设工地考古钻探出,是当时所探出的墓葬规模最大的墓穴。墓葬中发现的砖质朱书墓志对李倕的身世进行了记述,李倕为唐高祖(618-626 AD)第五代孙女,因病卒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 AD)。李倕墓未遭盗扰,保存完整,出土随葬器物种类丰富。
  鉴于冠、身体服饰组佩饰由大量不同材质的小件组成及遗物材质保存状况极差的情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冠、身体组佩饰等分别直接采用石膏包整体提取,计划将其拉运至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在环境可控的条件下清理并完成保护修复和复原工作。也正是这种保护性搬迁方式,使得墓中大量文物得以较好的保存,具体包括陶器、瓷器、陶俑、铜器、银器、玉器、金饰片、漆器以及华丽的冠饰和身体组配饰,为考古学和饰件制造工艺提供极高的研究价值。


唐李倕墓的出现、保护与修复过程

  二.李倕冠和服装组配饰组成与工艺
  论墓中具体有何珍宝?李倕冠和服装组配饰自然是首当其冲。李倕冠虽不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冠饰,却是第一个得以复原的冠,而且是目前唯一复原的唐代贵妇冠饰。它由大型饰件13个,小型饰件251个,钗7个,微雕28个,不同装饰材料饰件1500余件组合而成。李倕服装组配饰虽不是第一次被发现的身体饰件,却是第一个得以复原的服装组配饰,而且是目前唯一复原的唐代贵妇服装组配饰。它由90件单体饰件,1887件总计装饰件以及成百个历时已久导致饰件风化破碎所产生的空位组成。这些精细又繁多的饰件的修复保留离不开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专注与智慧,他们通告显微分析、X射线探伤、SEM-EDS、XRF、XRD、3D扫描、CT,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现代技术,从各个角度开展多学科研究,力图还原唐朝衣冠的倾城之美。


李倕冠与服装组配饰及其他出土物

  此美,源于工艺大乘。李倕冠的装饰部件融汇镶嵌工艺、金珠工艺和彩绘工艺之精髓,例如图中的六瓣花,以金为构建机体,边框有金珠,金珠直径约150微米,以掐丝镶嵌的技艺,把金掐成图案,镶嵌玻璃,在玻璃下彩绘六瓣花,实在是精妙绝伦。服装组配饰中的丝绸装饰运用“捻金线”的手法,由“捻金线”派生出的“织金锦”和“蹙金绣”工艺,“蹙金绣”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织金锦”是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捻金线”是唐代的核心技术,其装饰的丝绸饰品极具艺术表现力,反映古代的艺术成就,对世界艺术产生重大影响。


李倕冠的装饰部件与服装组配饰工艺介绍

  三.研究过程中的感想与期待
  杨军昌提到,在工艺云集于的李倕冠和服装组配饰上充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纹饰,例如镶嵌绿松石的四瓣花、灵动的金丝小鸟、珍珠点缀的孔雀尾巴等。此外,李倕墓中还有极为罕见的保存完整的螺钿镜,保持着基本器型的银平脱漆盒,高约1厘米的形状各异的象牙和琥珀群微雕。杨老师看着如此美轮美奂的饰品,不由地说:“不管服装配饰还是冠饰,把所有的图案做成小型化、现代的创意产品,例如耳环,都是非常精美的东西。”


李倕冠和服装组配饰纹饰细节图

  回顾总结李倕冠饰与服装饰件研究,杨军昌在提到其所用工艺时,重温与周大福合作过程中创作掐丝镶嵌作品、模拟金珠实验、对唐代作品探讨研究的故事,并以一个古代出土的耳环被命名为“心月相映”为例,期待周大福持续重视和弘扬中华文化,在对一些唐代的工艺品进行创新时更多地融入文化元素,使产品更具魅力,以“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但传承需要产生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产品,这样真正地起到了传承的作用!”的一席话启迪大家。


陕西西安粟特石俊墓出土金饰“心月相映”

  李倕冠和服装组配饰诠释了唐代文化浓墨重彩的一笔。倾城衣冠,为“春风拂槛”唐文化论坛完美地拉下落幕,助力了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路虽远,行则将至,未来更多公益文化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弘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共筑传统文化与金银饰品联结之桥梁,面向广大青年群体,讲对、讲好一个又一个的中华故事,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脚步永不停歇,让文化自信伫立于每一位青年人的心中。

  杨军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三秦学者、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标准1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4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