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着重说明的是,这个挑选参照图片的过程虽不麻烦,但还是有些门道的。简单的说,你挑选的参照对象得在光线、场景、人物上和原片差不太多,也就是说得是同一个“画风”的照片,相差太大的两张照片想要强行追色非常不现实。
原片:
参考:
女模,地毯,沙发,斑驳的墙壁,柔光
确定条件相似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了。
首先看这两个画面进行分析。
原图偏黄;参考图偏黄偏绿。
所以我们就用色彩平衡,在暗部和亮部把蓝色和青色都提高一些。
我们不能让模特的肤色失真,这样会有些诡异,所以就利用蒙版把模特盖住,顺便再给墙面加一点反差。
此时的画面的确青了许多,也蓝了许多,但却不够绿。
我们需要把画面调“绿”一点。
蓝加什么得到绿?
机智的你们必然知道:黄。
所以我们得加点黄。接着,进入曲线的“蓝色”通道,压低蓝色曲线。
的确绿了不少,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目标,看画面现在主要差在哪儿。
(在追色的过程中 要不断进行比较哦)
原本以为画面已经相差无几,相比才发现差距竟如此之大。对比来看不难发现,参考图的画面比我们的原图亮不少,暗部细节也很充足。画面中也还有一些青色,但我们在刚才的操作中,几乎已经把画面的青色调没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提亮画面,当然还是着重提亮暗部。
此处用曲线或亮度/对比度都可以。
不错,亮了!
接着得把画面调出更多的青色以及做一些别的细微调整,比如把沙发、柜子都调绿一点。
现在才算是大功告成了
虽然刚刚的这一步画面的变化并没有那么大,甚至你得仔细的盯着刚才这幅图,否则根本发现不了这是个前后对比的GIF啊!
但回顾为了挑出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图层,反而是所有步骤中最多的——不管是我们现在所演示的追色,还是你日常中其他调色任务,每一点点微小的调整,都是促成画面成熟之处的重中之重。
而在我们追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最开始所说的,挑选参考图和分析参考图的色彩。